與孩子互動時,常有不順遂的感覺嗎? 親子衝突之後,心中的不舒服想找人說說? 歡迎您來尋聲一起學習如何做現代父母 或 撥打 (07)330-7327,線上諮商或預約時間面談,讓尋聲陪您走一程。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現代父母的覺性教育」 講座與研討會 問答錄
前言
「現代父母的覺性教育」研討會在二零一五年九月推出新主題:《了凡四訓》。吸引很多正在上「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課程的學員、前學員和有興趣的朋友前來,想要更進一步學習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改造命運。進行方式由組長在課前的會前會,先帶領大家就該次預習進度分享討論並提出問題,再由盧桂櫻老師在課堂上或課後在「覺性教育研習網」線上回覆,因提出的問題既實際又多為共同的疑惑,讓大家都覺得收穫不少。
為了讓沒來上課的人也可以一起受益,盧老師特別將這些內容大要整理如下:
【問題一】有人為善卻命不好,有人為惡卻順遂,因果如何解釋?
【答覆】果報有三種,一是現報,即現世報,這種報因為看得到,所以比較容易了解;二是生報,即來生再報;三是後報,即過去無量生中作善作惡,於此生中受,或在未來無量生中方受其報。後兩種報,因看不到,故一般人較難了解也不相信,故而有不平之感,但不會因不信不解而就不存在。因果一定有的,不相信它,它也存在,因為那是大自然的定律啊!並非哪個宗教制定或發明的。
【問題二】如何做到不自私自利?例如當面臨危急時如何取捨?
【答覆】人如果常常心中想到別人的立場,常心存別人的需要,常以別人的角度思考事情,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利他的習慣,這要靠平時自我提醒的功夫養成。面臨危急時,才能不經思考就能有不自私的反應。
【問題三】八仙塵爆傷者以健保支付醫療費用,由全民買單,引發不公之議。當孩子提問時,如何說明才不失慈悲的教育?
【答覆】大人要先在平時就有慈悲的想法做法,才能給孩子慈悲的身教,慈悲家庭養大教大的孩子,面對這些社會事件的議題,不平之心自然較少。若真的要說明,就一如上一題說的,讓孩子跟傷者交換一下立場,即:假如受傷的人是你,而我們家完全付不出那麼龐大的醫藥費時,會不會希望別人或政府來伸出援手?拋問題給孩子思考,他一定會想出比「不公不平」更有慈悲智慧的答案。我認為大人先常如此思考並自我提醒鍛鍊,不要只想急著教孩子,若父母不先做身教,只有言教,也沒說服力,不是嗎?
【問題四】上堂課提到「寺」不在大小,有「道」才重要,並提及戒殺吃素。有人也許懷疑,難道不吃素就沒有「道」嗎?
【答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這樣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是最根本的道心。若為吃而殺,讓牠受苦,恰好是反其道而行。還有,師長若明知為吃而殺,未來會有多病短命的果報( 現代科學也證實蔬食大大有利健康),卻因怕一般人聽了會不悅而不把真相講清楚,任由大家去為吃和殺再受報受苦;就如醫生為了怕病人不再上門而不把真相或該受的禁忌告訴病人,任由病人將來去受苦,這樣的醫生有沒有醫道?所以我才說一座道場若任由信徒為吃而殺,不告知也不勸導,就是沒守覺者「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根本之道了。道理就在此,這樣說明,不知大家能否了解?
關於戒殺吃素這件事,不管各位做不做得到,為了「但願眾生得離苦」,我的責
任還是要講清楚說明白,讓吃與被吃者雙方,能早日明白而得離苦。希望大家都能依
自己的因緣,一起來努力。但不要因做不到而不再來學習。
【問題五】登革熱疫情嚴重,是否是大家共同造作?能不打蚊子或滅蚊大作戰嗎?
【答覆】
( 一) 是大家共業( 即造作)。
( 二) 多數的天災都與人禍有關。例如土石流的肆虐,氣候的變遷反常,都與人對大自然生態的破壞有關,人類責無旁貸啊!
( 三) 我的家人不打蚊子蟑螂等昆蟲,但會設法區隔彼此的生存空間。例如清潔環境、不給牠們誘因、在不傷害之下捕捉請出室外,或者就與牠們暫時共處。若提及此次登革熱疫,因為愈演愈烈,只能不得已配合政府政策( 大規模撲殺),從因果角度來看,這種不得已的作法,又造成另一種共業,了解的人明白,會深深地為這個撲殺的共業求懺悔,也得甘願承受現在這樣做,在未來因緣具足時感召來的果報。我的師長年輕時,曾患肝炎,有次在室內被蚊咬,他立刻封鎖門窗,追捕該蚊,他擔心傳染別人,但他同時也明白自己需因此承擔未來殺生的果報。
【問題六】宇宙間真的只有佛教才是最好的嗎?
【答覆】
( 一) 若這樣想,就落入分別、執著的妄念。
( 二) 所有正確的宗教都要互相包容與尊重彼此的存在,只有教義的不同,不應有最好或最壞的分別執著與對立。
( 三) 若是佛教徒,更應謹守佛法中「利他平等」的精神,朝真正利益眾生的方向努力,而非在「誰才是最好」的爭執中,讓眾生起煩惱。
【問題七】十月份的「現代父母的覺性教育」講座,盧老師提到孩子偷牽別人的腳踏車,他的爸爸立刻要求並陪他去還的一個案例,有學員提出,還腳踏車時,遇到車主時要怎麼做,如果對方要提告呢?
【答覆】前提是在還車之前,已經在家裡跟孩子都說清楚了所有權與同理心的概念了,就一如當天我在講課的時候說的那樣。接下來陪孩子去還車前,也要先跟孩子講清楚,大人只是陪伴與協助,孩子一定要親自開口道歉,不管對方車主是大人或小孩,父母都應要求孩子自己親自親口誠懇地向對方求懺悔,表示自己因為一時不察做了不對的事,要跟對方對不起,通常犯錯的人,如果夠誠心,人心是肉做的,對方也都會原諒。
另外,還車的時候,車主若已不在現場或還沒出現,如果是我,我會要求孩子跟我一起站在車的原地等待車主來,然後跟剛剛一樣,至誠地跟對方求懺悔。這樣做了,若對方仍堅持提告,法律也會先有公正的第三者居中協助調停的過程。果真走到這個地步,孩子年紀不夠大,當然只能父母代為出面處理了。不過,要讓孩子參與過程並一次次和孩子對談,一起承擔犯錯的後果,而不是全部由父母處理,而讓犯錯的孩子置身事外。
無論是用以上的哪種方式處理,犯錯這件事,才會對孩子有意義和價值。請大家謹記一個原則,只要犯錯唯一的辦法就是認錯,至誠道歉求懺悔。若是對方不原諒,自己就要接受及承擔犯錯的苦果,不找理由沒有藉口,不能辯解只能歡喜承受。請問大家,知道辯解跟道歉的區別嗎?
節錄自尋聲十八周年年刊
編輯小組 整理
照片來源: 自由時報 http://week.ltn.com.tw/Live/DC2503.html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守護荷包照過來
當接到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邀請我們承接兩場「理財規劃」課程時,大家第一個反應都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專業,他們可能找錯合作對象了!但是經過課程組內部討論並向華遠求證,確認授課的對象是比較弱勢的家庭成員,應該沒有太多閒錢可以做投資理財。於是我們把範圍鎖定在教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