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很高興認識您 - - 尋聲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到左新圖書館,看到尋聲的系列課程覺得頗有興趣,
其實尋聲早在我三年前生第二胎,對老大種種反叛行為不知所措時,就有朋友介紹,
但礙於每天在二個兒子的捆綁中,沒有行動。
當然,很多親子問題也就從那時延宕至今。
現在,上午孩子都去上學了,我才有機會和尋聲來續該結未結的緣。

對於一個認真用心的媽媽而言(相信會來的都屬此類)多少都會涉獵相關的親子教養的書籍或演講,
但這回尋聲是以系列呈現方式來涵蓋親職教育的範圍,幾近是“一網打盡”。
課程的先後順序不難理解,但人最容易在當下聽得感動認同,而回家卻漸漸冷掉回歸原貌。

這時,我們的作業出現了,很感恩講師們不但不支領鐘點費,還要花時間閱讀大家的心情,同時陪伴學員上課(非授課時在台下聽課)。
只是對於生活中「花拉媽媽」的事件要用文字來表達,自己覺得很麻煩,而成了一個沒寫功課的學生。
說穿了,是我不習慣把自己攤出來,包括用文字攤給自己看,這也是第一堂課媖嵐講師提的:要讓人知我多一點,就要“自我表露”。

其實我是害怕的,很多人同我一樣,雖然過去聽過看過很多,改變並不多,所以尋聲的作業制度很好。
即使沒有寫,但確實如一位老學員所講,靠近這裡,上課的東西會不時出現在每一場生氣的情境裡,怒火會快速滅掉,
即使惡口了,也願意蹲下來同理孩子剛剛那陣搞怪的心,
雖然順序錯了,但至少這一局不是怨懟收場。

講師們莊重的儀表令我很欣賞,可以看出她們對課程及學員的尊重。
很高興認識您———
尋聲


學員    張惠棻

節錄自尋聲17周年刊
照片來源: 尋聲親子照過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守護荷包照過來

當接到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邀請我們承接兩場「理財規劃」課程時,大家第一個反應都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專業,他們可能找錯合作對象了!但是經過課程組內部討論並向華遠求證,確認授課的對象是比較弱勢的家庭成員,應該沒有太多閒錢可以做投資理財。於是我們把範圍鎖定在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