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懷老大的時候,與同事開玩笑說:「孩子要像爸爸比較好看。」
年輕的她卻摸著我的肚子說:「孩子會像他自己。」
上了幾堂課之後,這些記憶不斷地浮現,
我反省自己是否有曾「尊重」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
我的兩個孩子天生特質南轅北轍,我卻不懂變通,
只是情緒化地打罵,強迫他們接受我的意見;
所以不意外的,孩子正以我為學習、模仿的榜樣,建立起他們的價值觀!
所以,我正努力地改變自以為是的愛的行為,
暗自希望已被我教成「思想偏差」的孩子,能因此而種下善因。
在「不打不罵如何教」課程單元中,
我了解到首先要建立良性互動,摒棄負面說詞,要多讚美;
當孩子無法達到父母合理要求時,仍應耐心指導,建立起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望。
再來便是要讓孩子清楚父母的底線,而且不會因父母的情緒而改變;
當孩子踩線時,就須接受權利暫時被剝奪的結果。
這樣底線便逐漸形成,孩子也能安心地在既定規則下探險,無需害怕「情緒」這頭惡
獸吃了他。
一般人在面對孩子犯錯,很少不生氣,尤其是當他對你下達的指令不理不睬時,更是無法冷靜。
而現在的我知道要先深呼吸十次,閉上會口不擇言的嘴巴,再想怎麼下達指令才是有效能的方法。
當我錯怪孩子時,會向他道歉;也會在他專有的留言本,寫下對他好行為的讚美,以及有關他在學校發生困擾的看法。
當發現他用說謊來保護自己時,我先努力做到同理他的感受,溫柔陪伴並耐心等候他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進而修正行為,就如媽媽為建立家庭和諧氣氛,而學習改變處理事件的方式與態度。
我改變,努力做好情緒管理,為孩子立下榜樣。
學員/ 張慧如
節錄自尋聲17周年特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