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賢妻良母為什麼不快樂 ------ 女性要自我建設,而不是自我矮化

盧桂櫻老師說她在溫馨的五月裡,收到許多文章或影片歌頌母親的偉大,其中有一則是一位面試主管介紹求職者工作是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過年過節更忙碌,而且無薪,求職者的反應是:「哪有可能?合法嗎?」這時主管揭曉謎底:「這就是媽媽的工作。」無形中「神化」了母職。事實上,媽媽並沒有那麼堅強,所以才有竹科工程師之妻疑似因不堪長期照顧孩子所產生的壓力,攜子自殺的人倫悲劇。她還常遇到「矮化」自己的婦女,於是有感而發的在二零一六年五月「現代人的覺性教育」講座分享媽媽為什麼不快樂」。
盧老師詮釋婦女自我矮化大多源自於社會的刻板印象,例如:先生賺錢養家,全職媽媽理所當然負起打點家裡的所有一切。若沒帶好小孩,例如生病或跌倒,常會有罪惡感或怕被怪罪的不安。母親節前夕自由時報刊登由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梁莉芳寫的媽媽,妳為什麼憂鬱,也談到只要關於照顧就會聯想到媽媽,即使全職媽媽或職業婦女累得半死,也得咬緊牙撐住,維護賢妻良母的形象,而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
因此盧老師鼓勵女性要破除自我矮化的思維,並強調兩性要合作女性更要常常打理家裡的人際關係。不管是賢妻良母,或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都應該心安理得,在平等的關係理性溝通,一起商量家務,包括孩子的養育、財務的規劃等。聽完當天講座心有戚戚焉,茲分享三點想法如下
一、自我肯定
沒有上班賺錢的家庭主婦常被認為是「櫻櫻美代子」,因為辛苦的付出被忽略,成為家中或家族中最沒有地位的那一位。因此我們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勇敢的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沒有委屈,也不需要被別人歌頌與肯定,最重要是自我肯定。
想當初我之所以選擇自己帶小孩,一方面是因為常見黑心保母的社會事件,不放心孩子交給別人帶;另一方面是自己帶既能享受育兒之樂,又能參與孩子的成長。我的孩子目前都已完成學業長大成人了,如今最令他們懷念及津津樂道的是媽媽準備的豐富早餐、午餐(孩子吃素,所以午餐自理);下課後一定留在學校玩沙坑、盪鞦韆;媽媽常常陪伴看故事書...,我想如果我不是全職的家庭主婦,是做不到的。
二、說出自己的需求
不管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都應該勇敢的說出自己的需求,例如家事可以共同承擔。因為忙於孩子與家務需要喘口氣,也需要一點屬於自己的私領域空間與時間。為了勤儉持家,多數婦女省吃儉用,吃剩菜、用家人淘汰的東西,變成理所當然。若能理性與感性的說出自己的需求,例如跟另一半商量除了家用,是不是每個月撥些錢可以自主花費犒賞自己,與朋友聚餐,或存起來等。
三、充實自己
社會在進步,若不想脫節,一定要不斷的學習。尤其生、養、教,是父母的專職,如何當得稱職,更需學習。尋聲每期開課都會發現,父母的困擾並不少職場工作,學員們經由學習而獲得的快樂與成就是不可言喻的。若想更進一步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例如參加志工或再度就業,學習都是不能停止。

現代男性不再是「君子遠庖廚」的大男人,女性也不是要因意識抬頭反傳統變成大女人,兩極化或過與不及都不好,透過自我認同、充實與理性訴求,一定更能創造出家庭最大的利益!


學員:賴麗雅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守護荷包照過來

當接到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邀請我們承接兩場「理財規劃」課程時,大家第一個反應都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專業,他們可能找錯合作對象了!但是經過課程組內部討論並向華遠求證,確認授課的對象是比較弱勢的家庭成員,應該沒有太多閒錢可以做投資理財。於是我們把範圍鎖定在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