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開始就不晚


我今年六十四歲,有兩個兒子,分別為三十九及三十七歲,我在孩子上幼稚園時即與前夫離婚,孩子則依當時的法令歸於前夫〈恐婦女無撫養孩子的能力,現已修法〉。

雖然沒與孩子同住,對孩子的掛念、關心卻絲毫不減。
小時,每到假日就去探望,陪他們做功課,指導他們生活常規及日常瑣事,整個假日都待在那裏。學校中的大小活動我也都參與,舉凡媽媽教室、運動會、畢業典禮,乃至拜訪老師等,以為這樣可以略盡母親的職責,彌補對孩子的虧欠。

無奈孩子卻不太領情,親子間的關係總是缺少了些什麼,顯得有些疏離與冷淡,永遠都是我在一頭熱。上了這次課程之後,我幡然領悟,原來我給孩子的愛裡缺少了「了解、尊重」。每個人都希望自由與被尊重,不喜歡被控制;而我卻常把自己的意思及意志強灌給孩子,我沒有將心比心,以孩子為主體,設身處地的去了解他們的需求與感受,無怪乎孩子接受不到我的愛。

於是,我以所學用心經營目前的親子關係,縮小自我,以了解、尊重、肯定、讚美代替過去的強勢、操縱、主導,親子間的關係也變得溫馨了。以前Line(免費通訊軟體)如單行道,只有我Line 去,他們「已讀不回」,現在已有去有回,甚至還主動放上多張的登山及馬拉松等活動照片與我分享,這一大改變讓我又驚又喜。

母親節快到了,孩子提前幫我慶祝,吃飯、給紅包外,又陪我去買了一雙鞋,從來不曾陪我上街的兒子,竟然主動要陪我去選購,還搶著付帳,這樣的轉變讓我感到好欣慰。

尋聲幫我播下「愛」的種子,我感謝播種的老師們,我將好好的灌溉它、照顧它,期待它萌芽、茁壯並「開花結果」,圓一段圓滿的親子緣



學員    仲雅
攝影    吳月珠
節錄自尋聲18周年年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守護荷包照過來

當接到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邀請我們承接兩場「理財規劃」課程時,大家第一個反應都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專業,他們可能找錯合作對象了!但是經過課程組內部討論並向華遠求證,確認授課的對象是比較弱勢的家庭成員,應該沒有太多閒錢可以做投資理財。於是我們把範圍鎖定在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