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互動時,常有不順遂的感覺嗎? 親子衝突之後,心中的不舒服想找人說說? 歡迎您來尋聲一起學習如何做現代父母 或 撥打 (07)330-7327,線上諮商或預約時間面談,讓尋聲陪您走一程。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我的目標
每堂課一開始講師都會帶領我們檢討作業,
例如:這星期是否有調整情緒及做法、打罵孩子的次數及孩子的反應、若孩子令你生氣如何回應…等問題。
老實說我真的無法忍受孩子一直一直的詢問、陪他們玩,無論在體力上或精神上。
每到了假日我都想要放空一下休息,但往往沒辦法如願,「媽媽你看我」、「媽媽姊姊罵我」、「媽媽弟弟都…」反覆不完的問題,
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精神折磨,
所以總覺得星期六日雖然放假,但卻是比平常來的辛苦,而且也很容易生氣,相對的家裡的氣氛也因此而變質。
因原生家庭的關係,我希望能給孩子跟我不一樣的童年,我希望他們能得到關愛得到開心的童年。
因現實面的問題,讓我卡在又愛又恨的關卡,我一面打小孩,心裡卻比任何人都痛,我知道這樣的日子、方式不對,但又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有效,因此使用打罵、指責、命令、權威的機率,就愈來愈多,感覺也與孩子愈來愈遠。
看到他們害怕無助的眼神,心裡面的折磨日益增多,愈來愈不開心,但沒人能幫我。
先生雖不打小孩,但不會溝通,只會大聲怒罵,所以也無法當很好的潤滑劑。
我常會想,孩子從小都是在彰化給阿公阿媽帶大,我從南非回到台灣,好不容易全家人在一起獨立生活,可是孩子的問題,讓家裡一直呈現不好的氛圍。
每一次的問題,每一次的結果,我都在心裡面說,我不要這樣的生活,為何不能開心的生活,一定每天都要吵吵鬧鬧嗎?
我一直希望能好好的跟孩子相處,希望家裡的氣氛能是好的,也希望孩子是愛我們而不是怕我們,好多好多的希望,內心裡一直希望能改變。
因緣際會在左新圖書館看到親子溝通的課程海報,覺得這就是我要聽要學的,應該能從這裡聽到我要的答案。
上了幾個禮拜的課,我還是有忍不住情緒失控的時候,因為我覺得好累,
我當下忍不住情緒,我也知道應該先閉口,離開現場,但有時就是忍不住罵出口,
然而我還是在每一次的課程中努力的做筆記,努力的去思索,在家裡遇到問題時,努力的想怎麼去改變。
我開始每天提早十分鐘起床,與孩子玩一下,讓他們開心滿足的起床,一改以往每天罵小孩的習慣。
選擇晚上先把地掃好,或是延到隔天孩子都出門了,我再處理所有的家務。
中班兒子有天晚上哭著說:「我不要給爸爸洗澡…」,
但因當時我還在幫即將月考的姊姊複習功課,無法抽離,
於是我抱著他安慰地詢問:「為什麼?」說明我也很想幫他洗,
但目前媽媽還在忙,並且告訴他「爸爸因為出國太久了,所以很想你也很愛你才幫你洗的」,
聽完,他就開心的離開去洗澡了。
原本易怒的我,若沒上課,可能會說:我就還在忙,你很奇怪喔,一定要媽媽嗎?什麼都媽媽,不會找你爸爸嗎?我也是人呢,我也想休息…
怒氣+責罵+命令,小孩一定會是無辜的表情+快哭的臉。
又有一天早上八點,我還在床上,孩子已經起來玩遊戲。後來他說作品完成了,
要拿我的手機去拍照,我回應說可以。但因手機在充電,旁邊剛好放著茶杯,我剛提
醒他要小心杯子,下一秒,杯子裡的水就灑滿了整個電腦和桌面,兒子一臉驚慌,解
釋說因為電線很難拔。我當下忍住所有的情緒,說沒關係,快步處理眼前的問題,因
為我同時想到,如果我生氣,一定會影響到這一整天家裡的氣氛,孩子也會被他爸爸
指責、處罰。我很慶幸,我忍下了,沒發生不好的事。
感謝尋聲講師、志工們,你們的熱心誠意我感受到了。
我喜歡這樣的課程分配:
除了認真的講師授課,還有同學的作業分享,讓我聽到另一種聲音,多一個交流!
另外寫作業也是讓我省思自己一週與小孩之間互動的情形,讓我更注重,也更注意孩子的問題及需求。
我也會列出一天中會發生的事,自己來回摸擬好幾次,再上演,再修正,再溝通,讓孩子知道媽媽的努力,也讓孩子知道媽媽的困擾。
我逐漸放下急躁的心,學著以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去與他們溝通,學著不去想先生為何都不幫忙的問題,學著不去計較。
我試著轉換心情,去想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小孩,都是我愛的,我的努力是為了讓家裡更好,我現在只想好好的讓孩子開心的起床、滿足的出門,這是我的目標。
學員/ 李宜芳
節錄自尋聲十七周年刊
照片來源: 黃莎美於旗津星空隧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守護荷包照過來
當接到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邀請我們承接兩場「理財規劃」課程時,大家第一個反應都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專業,他們可能找錯合作對象了!但是經過課程組內部討論並向華遠求證,確認授課的對象是比較弱勢的家庭成員,應該沒有太多閒錢可以做投資理財。於是我們把範圍鎖定在教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