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高市文化中心,觀賞一齣以佛教經典「法華經」為名的舞台劇,劇情全部依經文改編而成。
其中有一幕演佛陀在為大眾說法,佛陀提到世間諸苦,說眾生生生世世以來,因為生離死別而流下的眼淚,多如大海。
每次聽到這句話,我總是不由自主的會跟著激動莫名,然後流下百感交集的眼淚。
說到生離死別的苦,就在我提筆的當下(2015.2.4)電視新聞剛好傳來台北復航墜機在基隆河的空難消息。這種苦,若不是當事人,大概很難體會。
自小我好像與生俱來便對生離死別的苦,感受特別敏銳。
最早的一次是外婆胃病開刀往生,那時我才就讀省鳳中初一,大約十二歲。
每天從學校回家,書包一丟,就去跪在靈堂,哭得死去活來。
大學畢業後的兩年內,外公、母親也相繼離去,當時我已在省鳳高中任教,服喪在家,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哭。
後來,我雖已身為人母並剛做了佛弟子,爸爸往生時,也沒因此而流較少的眼淚。
另外我這一生,來自健康方面的困境也不少。剛出生時就差點養不活;
童年、青少年則是牙齒耳朵腰椎背痛以及呼吸問題層出不窮;
中年更歷經可讓人痛死的坐骨神經痛、五十肩等長達數月或數年不等的大病。
回想這些困境,所帶來的身心痛苦,真是要說也說不完的。
近兩年來,我因負責團體的諮商協談工作,更有機會面對各種受苦的人,從聽與看中,深刻感受各種困境的樣貌。
這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以及台灣,天災人禍、無常意外不斷,並因此而帶給無數的家庭,天人永隔,流離失所。
因此我便常思索一個問題--
既然困境與痛苦是人生無可避免的常態,人若能透過智慧,把困境的來龍去脈想清楚看明白,進而用一種不一樣的心態去面對,那麼對苦的感受,必定會有不同。
因此就不必只困坐愁城,甚至更因有處理的方法而超越並從中脫困。
我的新著「當困境來時,怎麼辦?」的所有內容,便是在這樣的思維下完成的。
全書共分成「困境來了」及「怎麼辦」兩大部分。
所謂「困境」是指我們被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困住,以致不能順利前行的種種障礙。
第一部分講的是各種困境的來由與特色;
第二部份「怎麼辦」則是講面對困境的心態及脫困的方法。
說到心態與方法,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最近我的好朋友的故事。
好友的先生是醫生,在自家開診所行醫。
由於病患很多,汽車機車常把出入口擠得水洩不通,當然有時候也殃及鄰居。
長期下來兩家便因此相處不愉快,好友夫妻很困擾卻一籌莫展。
有天好友靜下心來,交換自己與鄰居的處境,反省之後好友就知道如何處理這一個困境了。
首先她先彎下腰來,親自登門拜訪向鄰居誠懇的道歉,請對方給她一個彌補的機會,並允諾設法改善,以後絕不再讓類似的事情發生。
面對這樣的善意,不料鄰居竟也一反常態,和善的表示「大家都是好鄰居嘛」。
對了,這就是書中要說的,面對以及處理困境的方法,
也就是透過反省、道歉、彌補,並承諾改進、絕不再犯的和解過程,亦即懺悔的完整過程。
人,難免犯錯,若能至誠懺悔,依我的經驗,大多能過關,或減輕犯錯所帶來的痛苦。
多年來,我個人不管是面對自己的或是用來幫助別人,我深刻體會到至誠懺悔帶來的效果,真的不可思議。
請每一位讀到這本書的人,都能細細咀嚼書中每個故事背後的含意,並能依書中所
言嘗試力行而早日脫困,離苦得樂。
作者: 創會會長 盧桂櫻
文章出處: 尋聲39期會刊
附註: 此書由慧深佛教基金會所出版, 不訂價販賣, 也沒有在一般書局寄售, 只請大家量力樂捐, 隨喜助印.
劃撥帳號: 31298656 慧深佛教基金會
連絡電話: (05) 253685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