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守護荷包照過來


當接到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邀請我們承接兩場「理財規劃」課程時,大家第一個反應都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專業,他們可能找錯合作對象了!但是經過課程組內部討論並向華遠求證,確認授課的對象是比較弱勢的家庭成員,應該沒有太多閒錢可以做投資理財。於是我們把範圍鎖定在教大人和小孩,如何做好家庭的「開源節流」,因為這也是經營家庭的一部分,可以促進親子良好關係,同時也不悖離我們尋聲關懷的主軸
因緣際會我承接這課程,心情非常惶恐!因開課在即,時間緊迫,但既然接了就趕緊著手準備資料,接著和講師群集思廣益,並訂定出簡單切題好記的題目:「守護荷包照過來」,以及每堂課三小時的流程。定案之後心裡比較踏實一點,而且透過備課的過程,我發現平日自己和家人竟然就已經在做守護荷包這件事,無形中早已成了習慣。又因為講課我再次檢視到其中做得不夠完整的地方,如記帳,剛好趁此機會修正。
由於事先就知道會有孩子一起來聽課,而他們大都愛喝飲料,所以我就先舉一個買飲料的例子。如果一天一杯十五元,雖不覺得多,但累計一個月是四百五十元,一年就要花掉五千四百元,那就可觀了!既花錢又不健康,所以鼓勵孩子把喝飲料的錢省下來自己帶開水,每天存十元,一個星期就有七十元,一年五十二個星期就有三千六百四十元,看似不多,存個五年就有一萬八千二百元。可以拿來繳註冊費、買文具,減輕父母的負擔,不也是一種體貼孝順的表現嗎?如果沒有儲蓄,那可是一毛錢也沒有。
現在很多家庭會用沐浴乳洗澡,而市售沐浴乳大都是濃縮的,不小心就會壓出太多,一來可惜二來要用更多水沖洗,造成多方的浪費。我分享我的做法是買一個泡泡瓶,裝入一些沐浴乳,再加三到四倍的水稀釋,同樣可以洗淨身體。再教他們製做便宜又好用的洗衣乳,就是用某牌水晶肥皂半塊,切小塊放進空的洗衣精桶子,再加滿水靜置一星期即成濃稠的洗衣乳,成本才二十元左右,經濟又實惠。
課前,我還很擔心這些省錢「小撇步」,對聽眾到底有沒有幫助?會不會覺得枯燥無味?還是我要講的他們早已都知道?或是根本做不到?還好!從課堂上的熱烈反應,讓我知道他們是有收穫的。
「守護荷包」不只是錢包裡的錢要顧好,「開源節流」更是根本之道,是每個家庭都必須做的,尤其是一般小康之家或是弱勢家庭更是要隨時隨地把握機會做。感謝華遠兒福中心和尋聲給我機會分享,希望藉由我的生活經驗談,能為大家或多或少守護自己的荷包。

講師/吳阿敏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用同理心和孩子說話


用同理心和孩子說話

某年暑假期間有一次,由女兒發起邀約同學及教練,一起游泳並聚餐的活動,誰知時間將至時,因家裡突然有事撞期,不得不把活動延期或取消,我要女兒趕快打電話通知並道歉,誰知她猶豫了一下,說好沒面子喔!
當時我心想,這與面子何干呢?向同學解釋一下就好了,有什麼關係呢於是我接著說不得巳的嘛,道歉就好了,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呢
只見她沈默不語,不再接話了,也不打算打電話的樣子。
大女兒在旁邊說了一句媽,妳不是她,不會知道她的感覺啦!
這麼提醒,倒是令我一怔,心想,對呀!如果我是她,我會如何當初邀約的人是我,信誓旦旦說風雨無阻的也是我,如今不能去的也是我,亂沒面子的嘛!還要打這個電話,真教人難以啓齒呀!
這麼一想,我馬上能體會出孩子的感覺了。就像這樣,想想如果我是她,我也會! 這就是用同理心去聽對方的感受與心情。能常常用這種態度去聽對方說的話,原本因為以為對方不可理喻、不對或不該而可能會有的想責備對方的衝動,便自然會比較釋懷、諒解與包容了。
能這樣聽出對方的心情還不夠,最好能把聽到的這種心情,馬上說出來給對方知道,對方便會覺得溫暖窩心,才會願意繼續與你談下去,甚至同妳商量該怎麼辦等等。
所以我在聽到當時女兒的感受後,馬上對她說嗯,的確,媽媽如果是妳,一定也很為難,不知道該如何打這個電話。果真她接著就又說對呀!不過媽媽,你覺得我電話要怎麼講才好
於是就在母女三人的討論下,想出一個比較圓滿又坦誠的說法,只見孩子安心的拿起話筒,開始一個個打了。
通常父母與孩子談話會失效,是因為我們常急著要處理自己的情緒而忽略了先同理孩子的心情,所以不是先駡人(父母先處理自己生氣的情緒)就是急著向孩子辯解、說道理(父母先處理自己擔心的情緒擔心不馬上教他,他以後怎麼辦)結果孩子覺得無趣,認為父母根本不了解,他逐漸想對父母說的話就愈來愈少了。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說道理,當然是需要的,但要記得一定先用同理心的方法,讓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也接納他的感覺,接下來再向他說道理,孩子就很願意配合了。

摘自 做溫暖的父母 盧桂櫻 老師著

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家事是大家的事

在認養此主題課程時,心想:「家事當然是大家的事啊!」不是這樣嗎?但真正著手草擬講綱時,卻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出現!的確,家事是大家的事,但也是困擾著家人的事。
首先我站在聽課人的立場想:「如果是我,會想要從中聽到、得到什麼?」許多婦女在家中面臨的困境,如做得好是應該,做得不夠卻被嫌棄,尤其嫌棄者常常是自己的另一半,心情怎會好呢?我請大家想想看,真的是如此嗎?是不是我們寵壞的?女性朋友真的都不用為此負責嗎?
我想到自己在民國一百零二到零三年時,在尋聲擔任重要職務,也有過家庭、志工兩邊忙的情形,幸好都是有家人的支持與夥伴們的協助才能完成。尤其是遇到困境時,只要發出需要幫忙的訊息,總是能得到家人的配合,尤其是外子的協助,讓我能在家庭與喜歡的事中取得平衡。當然平常與家人建立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一環,一定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常自我反省,也不忘給予具體的讚美,真的有事要商量與討論時,就比較不會有阻礙了。
    在開闢新課程前,都會由盧桂櫻老師帶領講師群,針對每個課題講綱做多方位的討論,激盪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及做法,經過練講後才能對外呈現。這樣嚴謹的態度,無非就是希望給來聽課的學員們,有不同的新思維,再對照自己的現況後,能有更圓滿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講師:林美珍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家庭工作好自在

   去年許多人拜網路之賜,與失散多年的國小國中高中同學重聚,我也是其中的一個。幾位有心的同學為了讓大家的緣份長長久久,決定每次聚會邀請一位同學做人生心得分享。因讀女校的同學們至今就算沒有當上媽媽,也都有當孩子而且時間都很長的經驗,所以對於我在「尋聲」從事親職教育的志工工作很有興趣,二○一六年六月二十六日有幸打頭陣,應邀北上分享如下內容。
我是二○○九年與尋聲接觸,參加在婦女館舉辦的如何做現代父母」課程。因為那時兩個孩子用不同方式切切呼喚流連於工作的我,覺察職場價值只為了自己而不安,更因為人生應有更好的意義的期許,決定轉換人生的跑道做了全職媽媽。
尋聲真的可以滿足這些需求嗎?
尋聲讓我見證教育的美好
一年兩期課程下來,不僅課程內容開啟了我對家庭教育的視野,私下也觀察講師、志工和尋聲這個團體,當時努力去挖掘某位學員的好,不管是寫作業,上課習慣,服裝儀容私下鼓勵教導,只要一有好表現,公開肯定並製造機會給她表現,但該有規矩要求一樣也沒少,這位同學不僅願意配合,也漸漸的展現自信與笑容,成為一位好學員。這不就是教育的方法與價值,不貼標籤,因材施教,讓人願意成為更好的自己?不僅會說也會做的圓融與美好,讓我暗自讚佩並下定決心加入協會做志工來學習。
六年了!對於我這個「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媽媽,盧老師和夥伴們以同樣的方式教導、包容、鼓勵、肯定我,在不間斷的培訓和薰陶下,給我機會成為講師,跟隨尋聲的腳步,在高雄市各圖書館、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學校等講授親職教育課程,靠著團隊的合作,為需要的父母分享親職教育路上的學習與體會。
在團體中學習愛人與被愛
尋聲人鼓勵學員與家人經營好關係的方法之一,是將每天送迎家人的招呼方式帶回去,同時這也是尋聲志工之間的相處模式。在做的過程中,漸漸了解不只是因為路上有危險,社會環境不安全等無常,而且是背後包含了對彼此的在乎與關懷。幾年下來家中成員出入家門時是開心與期待的,我也享受到愛的循環滋味。後來將這個實踐擴及到公婆父母手足……,印象深刻的是首次發現婆婆離去時會頻頻回首,那天站在門口不斷揮手的我好像與婆婆的頻道終於接上,感情自然的流動起來,這也證明了愛要用對方歡喜的方式。當天有同學聽到後隔天馬上改變早上送走兒子的台詞,從「早餐帶了没?腦袋瓜帶了没?」變成:「晚上做炒麵等你喔!」也在電梯門關上後才轉身關門,讓家中多了有溫度的互動,讓我好開心。
找到自利與利他的方法
因為在尋聲學習,讓我更深層的了解並感恩公婆父母教養的恩德,於是在先生孩子的支持下,這幾年陪公婆父母度週末是行事曆上固定的行程。過去忽略的、勉強的,如今我們可以自在的一起吃早餐或各類小吃,逛各地的市場,看民間故事或韓劇,吐露心事……對於長輩的喜好、現況終於不再慚愧的所知無多。原生家庭對於父母教養孩子有一定的影響,也是自我了解的必要過程,很幸運的在這些實踐中,關係有了修補,好的我終能體會並試著傳承,不圓滿的也終能在淚中笑著接納與超越。很感恩尋聲講師這個工作,驅策我在做中學,才能真實的分享給學員,不僅自利又利他。
如今我又回到職場工作,相較於過去,多了一份明白與安定,在家庭與工作之餘,繼續在尋聲服務與學習,雖然無法參與很多活動和訓練,但心中是踏實的快樂的。尋聲讓我成長、有用,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來尋聲一起為自己和他人而努力!


講師/李易平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性別新世界

很慶幸有機會講「性別新世界」這個主題,因為內容具專業性,對我而言是個新挑戰。倚藉盧桂櫻老師的培訓與講師團隊的腦力激盪,讓我能清晰的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待性別多元並著手備課。準備過程中還有莎美和美珍提供相關資料、書籍等,幫助我可以更活潑生動的上課。
在過去的觀念裡,所謂性別就是指男女兩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議題和我無關而顯得漠不關心,因此如何能讓學員超越舊有的思維,打開視野重新認識性別的多元,就是我設定的目標。
目前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調查,同志的比率是百分之十,而且世界各國都有人因同性戀的關係,遭受霸凌、歧視,甚至連父母多數也無法接受自己孩子的性別傾向,因而造成了諸多憾事。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與使命,不會因性別傾向不同而有所區分,如何幫助他「適性」發展才是教育者最主要努力的重點。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但可以從自己和教育下一代開始做起,學習用平等、接納、尊重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不同特質,共同創造出友善的社會。

講完課我特別預留時間讓學員討論: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不同性別傾向時會如何做?讓我感到安慰的是大家都願意自我調整及勇於面對,也承諾回家會積極和配偶、孩子來討論這個話題,讓我感動至極!因為這課程的推出就是期待能喚起大眾跳脫過去的觀念,多了解及重視這個議題,幫助更多人不再受苦!憾事不再重演!


講師/鄭麗華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我的對號入座

   在「現代人的覺性教育」研討課中,盧桂櫻老師闡釋佛教經典裡的一句話很讓我受益:「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即是仔細專心的聽完之後,要好好的思惟、反省,然後在生活上運用出來,也就是聞思修都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得到利益。
於是我慢慢思考老師講的每一個故事的道理,再拿到生活中對照: 老師曾說任何事作成習慣就成了一種推動的力量,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惡的結果。有時我因趕著載孩子上課或補習,有時跟人有約快遲到,就會在閃黃燈時快速闖過,只想到自己,不顧自他安全。爾後孩子竟說又沒有來車,闖過去又不會怎樣。想到老師說過該停就要停,因此更讓我下定決心,不論閃燈黃或亮紅燈就停,即便遲到也願意承擔責任後果。
最近參與一個啦啦隊的活動,有次練習時教律動的老師沒到,可是再一星期就要表演,剛好有一位學員的律動不錯,學長就請她教,我也順口說還好有她。沒想到結束後,班長當著大家的面說我怎能附和請那位學員來教呢?讓我覺得很沒有面子,若我說錯話私下跟我講就好,為什麼要當眾說!事後回想,當孩子做錯時,我不也常在他人面前數落。老師曾教我們要「隱惡揚善」,孩子做對時,要公開肯定;做不對時,要私下溝通。就是為顧及孩子羞恥心的心理需求,和希望他改過也比較有效果。
高雄市垃圾車斗放有兩個廚餘和堆肥的回收桶,我發現很多人都不看清楚標示就往桶子裡倒。我常煮青草茶,茶渣必須倒在堆肥桶,有次清潔隊員卻要我直接放入垃圾車,之後也就將錯就錯。上完課後,有次倒完垃圾回來,跟先生抱怨有人都沒用心做分類。講完,才意識到我只會去看別人的不對,卻沒反省自己也沒分類得很徹底啊!
有天姪子南下自助旅行住在我家,先生帶大家到外面用餐。點完餐後服務小姐拿了一盒花生酥,說是老闆為了要幫助智障孩子們成立一個工作坊而賣的。先生聽了心動買了,姪子也買一盒要當伴手禮。先不論店家所言真假,想起盧老師曾說「善行若與名與利交換,就不是真善」,所以如再遇時,會以此當思考判斷的準則。
平日晚上會去做健康操,聽節拍跟著老師的動作學習扭動。但是做一會兒後就開始想,等下回到家要先洗衣服、切水果,十點要載兒子。當「回神」時,老師已經教下一個動作了。我才突然驚醒,原來我只是人在那裡心並不在,怎麼學得會?就像盧老師說的「聽而不聞」,我只是耳朵打開,心卻關起來。
有時在路上遇到有人要轉彎或要過馬路,會告訴自己不急先讓他過。之後,發現不相識的人也是會停下或示意讓我先過。原來自己先做好事,有需要時就有貴人相助。

上完課,再上YouTube網站去溫習老師所講的故事,對號入座後,發覺自己不知不覺中做了不少錯事。有太多妄想、分別、執著心,我要好好改掉;心量大一點,處處多為別人想,才能自助助人。



學員/謝春梅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有力的人生


因為工作關係,無法參加課前會提問與討論,幸而盧桂櫻老師與賴麗雅會長的靈敏覺察多數人的需求,把「現代人的覺性教育」研討會也搬上網路,讓我能更身歷其境,只要有時間便上網聽課,不了解的地方就重複聽。真的很歡喜能夠藉著這堂課接收了凡先生和淨空法師的心意,更藉著同學的提問和老師嚴謹的解說,破除迷思,將覺性結合生活,互相交叉印證學習,讓我從事上、理上、心上,一點一滴的試著改過修善,以下是我的三點心得:
「若不反躬自省 而徒向外馳求 則求之有道 而得之有命矣」
其實從進尋聲開始,已有覺悟要接受自我打破重塑的過程。因為以前自我感覺良好,總看他人的不是和自己的是,一路學習下來,發現自己原來一直都是如地藏經所說的「業重不生敬仰」的頑鈍根性!試想看不到自己的過錯怎改過?又遑論改造命運,心想事成?只能隨命運擺弄,於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等等苦,接踵而至。但要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內化成遇到事情的SOP,即使有團體的薰習,老師的帶領和夥伴的鼓勵,仍要用功從「知」而「行」不間斷,真如書中所說的改過三心:需「發恥心」虛空自己,見賢能思齊;「發畏心」知因果不敢造次;「發勇心」破除習性,在進進退退中,積沙成塔,始能持續得到真正利益。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今年過完年回娘家,那天正好是外籍看護第一天到,居家看護與我一起圍著瘦骨嶙峋的爸爸,學習如何臥床照顧,那一刻的畫面突然覺得熟悉在夢裡見過,只是當時不認識身邊的人,也看不出躺在床上的老人家竟是爸爸。過了幾天,與一群人吃飯,在夢中同樣場景、人物與話題又出現,這些人是這兩年才認識的,有點訕訕然原來自己仍在命定之中,了凡先生所言不差!過去今生造的惡業一一現前,也許因過去所造善業,才藉由在尋聲學習,得以開發覺性,現在心上是稍微明白安定的,是有努力的方向的。
「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
「虎頭蛇尾」是我從小的壞習氣,最近更察覺到挫折壓力越大,越會以昏睡或先做別的容易的事來逃避。今年六月因為事多繁重,處於緊繃不安的狀態,到最後幾乎沒有一件事做好,尤其聽到夥伴與我碰到相同的情境時,卻是努力到天亮,驅策自己面對並一一想出連結的方法,才避免了上場的「很難看」。當下慚愧的無地自容,使我深刻體會到壞習慣「如芒刺在背,速為抉剔」,才能解決問題跨越困難,否則情境一來,所有的掙扎、逃避、壓力、挫折將又輪迴一遍。

研習了凡四訓使我更了解自己,也使自己更有力量面對人生,感謝所有機緣成就!



學員/咕貓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煩惱少了 生命提昇

二十多年前拿到【了凡四訓】的結緣書當時只覺得內容好,把它做為一般知識來學習,在遭遇挫折時,卻不會運用。直到十多年前聽淨空法師講解的錄音帶,才清楚書中的意義,引發我用心反覆讀誦。繼而華藏衛視台開播後,淨空法師在講經中提到這本書是學佛的基本,才引領我開始願意學佛。據說當年的法務部長--已故陳定南先生,還在監獄及看守所各單位,分送受刑人一人一冊,期望他們有機緣改變,恰如講記封面寫的:「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
茲將一年來參與「現代人的覺性教育」研討班學習【了凡四訓】,心得分享如下:
「立命之學」作者自幼即能接受母親的安排放棄求取功名改習醫,如【弟子規】所言「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需敬聽」,盡了孝道,而且恭敬長者,沒有懷疑的老實遵行,也能接受後來遇到的貴人-雲谷禪師循循善誘的教導,看到自己過失,不怨天尤人,力行善事,多積陰德,不敢悠悠放任過日子,整整十年,日日知非,日日改過,所以改變了被算定的命運。反觀自己雖然知道要孝敬父母,卻常自以為是,擅自作主,對父母說話缺少和顏悅色態度。現在面臨兒女不接受勸說時,就會去回顧自己當年對父母的做法,以及他們對我的包容與慈愛,才能安住自己的情緒,並學習等待有機緣再規勸,或是放下讓孩子自己決定。我也開始知道如何過日子,不敢再隨興散漫浪費生命。
知見不同,做法就有差別周邊許多親朋好友退休後,好享受美食,到處旅遊;而書中有言:「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儘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弟子規】裡也有「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於是我選擇儉約生活,滿心歡喜。雖說「總在遇緣不同」,每人各有選擇,沒有對錯,但是面臨世界有許多地區食物缺乏,「惜食」已是刻不容緩,身為年長者的我更要做出榜樣。 
「改過之法」要看到自己缺點還真不容易。幾年前因為腰部不適,從友人之建議拜佛,過程中,才發覺自己「傲慢心」很強烈,總以為自己的觀點、做法最好,聽不進別人的好言勸導,幸好我還留在團體學習,能有機會接觸反省。【弟子規】的「能親仁無限好 德日進過日少」,「見人善即思齊 見人惡即內省」,「話說多不如少」,於是我逐漸修改自己壞習慣,能察覺,也願意改,才有機會斷惡修善。

多年來累積太多「積非成是」的觀念,因此「常見己過」是我近幾年的修學功課。因為接受聖賢經典如【了凡四訓】才知道要修改,更感謝有師長貴人好意告知錯誤處,幫助我能透過認真懺悔,以拜佛、讀經、持咒、念佛為定課,才稍能改變自己心性,修改累世的習氣,因之煩惱減少,更能體會生命的意義。



學員/林碧娥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不會離開現場了

盧桂櫻 老母雞 您好:
好久不見,想您呦!每月一次的「現代人的覺性教育」講座,每當實況錄影從YouTube一播出來,總讓我迫不及待的觀賞聆聽,感謝尋聲的貼心創舉,給人方便,讓人歡喜!
四月份的講座中,老師講了一則故事,有個媳婦在婆家時,婆婆都叫她去休息看電視,碗給婆婆來洗就好,她就真的跑進房間,娘家媽媽知道後訓了女兒一頓。我對號入座的想,多年來每次回婆家,婆婆一直如此對待我,因為疼惜我有富貴手,捨不得讓我做。雖然每次我都會說有手套可戴,在高雄家也是照樣要做家事,婆婆還是不肯。
剛開始我知道老人家能做的範圍她都很堅持自己做,但久而久之卻養成了我的無所謂。如今聽了講座觸動了我的心,反省自己都六十歲了!還長不大,超懺悔的!
昨晚婆婆還是不讓我洗碗,於是我照盧老師教我們的,站在旁邊跟她聊天並適時的協助,不會離開現場了。感覺真好真棒!希望這幾天在婆家能多做點家事,感恩老師的好故事點醒了我,不再裝傻了!老母雞!感恩!

編者按:這是志工吳月珠的聽課心得分享,因為家裡有事,所以有一段時間缺課,便利用上網的方式補課,她傳在尋聲的覺性教育學習網(LINE)給盧桂櫻老師,老師覺得滿有意思,經她本人同意,PO給大家分享。




學員  吳月珠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賢妻良母為什麼不快樂 ------ 女性要自我建設,而不是自我矮化

盧桂櫻老師說她在溫馨的五月裡,收到許多文章或影片歌頌母親的偉大,其中有一則是一位面試主管介紹求職者工作是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過年過節更忙碌,而且無薪,求職者的反應是:「哪有可能?合法嗎?」這時主管揭曉謎底:「這就是媽媽的工作。」無形中「神化」了母職。事實上,媽媽並沒有那麼堅強,所以才有竹科工程師之妻疑似因不堪長期照顧孩子所產生的壓力,攜子自殺的人倫悲劇。她還常遇到「矮化」自己的婦女,於是有感而發的在二零一六年五月「現代人的覺性教育」講座分享媽媽為什麼不快樂」。
盧老師詮釋婦女自我矮化大多源自於社會的刻板印象,例如:先生賺錢養家,全職媽媽理所當然負起打點家裡的所有一切。若沒帶好小孩,例如生病或跌倒,常會有罪惡感或怕被怪罪的不安。母親節前夕自由時報刊登由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梁莉芳寫的媽媽,妳為什麼憂鬱,也談到只要關於照顧就會聯想到媽媽,即使全職媽媽或職業婦女累得半死,也得咬緊牙撐住,維護賢妻良母的形象,而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
因此盧老師鼓勵女性要破除自我矮化的思維,並強調兩性要合作女性更要常常打理家裡的人際關係。不管是賢妻良母,或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都應該心安理得,在平等的關係理性溝通,一起商量家務,包括孩子的養育、財務的規劃等。聽完當天講座心有戚戚焉,茲分享三點想法如下
一、自我肯定
沒有上班賺錢的家庭主婦常被認為是「櫻櫻美代子」,因為辛苦的付出被忽略,成為家中或家族中最沒有地位的那一位。因此我們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勇敢的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沒有委屈,也不需要被別人歌頌與肯定,最重要是自我肯定。
想當初我之所以選擇自己帶小孩,一方面是因為常見黑心保母的社會事件,不放心孩子交給別人帶;另一方面是自己帶既能享受育兒之樂,又能參與孩子的成長。我的孩子目前都已完成學業長大成人了,如今最令他們懷念及津津樂道的是媽媽準備的豐富早餐、午餐(孩子吃素,所以午餐自理);下課後一定留在學校玩沙坑、盪鞦韆;媽媽常常陪伴看故事書...,我想如果我不是全職的家庭主婦,是做不到的。
二、說出自己的需求
不管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都應該勇敢的說出自己的需求,例如家事可以共同承擔。因為忙於孩子與家務需要喘口氣,也需要一點屬於自己的私領域空間與時間。為了勤儉持家,多數婦女省吃儉用,吃剩菜、用家人淘汰的東西,變成理所當然。若能理性與感性的說出自己的需求,例如跟另一半商量除了家用,是不是每個月撥些錢可以自主花費犒賞自己,與朋友聚餐,或存起來等。
三、充實自己
社會在進步,若不想脫節,一定要不斷的學習。尤其生、養、教,是父母的專職,如何當得稱職,更需學習。尋聲每期開課都會發現,父母的困擾並不少職場工作,學員們經由學習而獲得的快樂與成就是不可言喻的。若想更進一步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例如參加志工或再度就業,學習都是不能停止。

現代男性不再是「君子遠庖廚」的大男人,女性也不是要因意識抬頭反傳統變成大女人,兩極化或過與不及都不好,透過自我認同、充實與理性訴求,一定更能創造出家庭最大的利益!


學員:賴麗雅
節錄自尋聲十九周年年刊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幸福長長久久



尋聲的願景是希望社會能有更多溫暖的父母、貼心的子女和幸福的家庭。今年在賴麗雅會長的帶領下,尋聲開始將觸角深入偏鄉開講親職課程,讓資源不足地區的民眾也能享有社會資源的挹注,有機會接觸、學習與成長。在講課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他們熱情、純樸、善意的一面,看他們在聽課中的專注神情、積極回應,也感受到他們對學習親職課程的渴望!所以即使路途再遙遠,我們一點也不會覺得辛苦。明年(0一七)一月我就要接下尋聲會長一職,內心很惶恐!但是只要能利益大家的事,我都會帶著志工們一起,接續前會長們開發的腳步,將服務延伸下去。
為因應社會環境不斷的快速變遷,尋聲在今年也開發了很多新課程。例如,新世代面面觀系列課程:「現今最夯的滑手機問題性別角色議題怎樣融入多元文化家事是你的事、我的事、大家的事,還是只是媽媽的事等。」還有銀髮族系列課程:「如何做個受歡迎的銀髮族、如何經營老年生活、老了!心事誰人知、老人的長期照顧、老年的飲食,還有如何面對生死等等。」課程不僅深入、多元,更擴大為老人家服務,即使年老,生活依然可以過得很充實、很精彩、有尊嚴。
像本會的創辦人盧桂櫻老師,就是一個很優雅的女士,也是一個很溫暖、有智慧、有活力的中老年人。尋聲所有的講師、幹部、志工,大都由她一手培訓出來的,是我們強而有力的靠山!她說要做到最後一口氣,如果有人需要她,盡量用。如今,很多志工在尋聲都已有超過十年以上資歷,講師群們年齡超過五十歲的更是大有人在!每個人從來不會為老而擔憂,反而愈老愈覺得幸福!


這也是尋聲全體志工的願望,希望從小到老的所有人都能幸福!還有,尋聲很感謝和我們合作的左新圖書館、河堤圖書館、寶珠圖書館、婦女館,以及旗山、甲仙、六龜、彌陀等各區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提供場地、資源,讓尋聲得以順利開課;也很感謝來上課的學員們,透過學習,不但能增進家庭和樂,也因讓我們有服務的機會,而有成就感,知道自己還能給別人用,覺得生命活得有意義!

尋聲有更多個十九年,繼續提供服務,讓大家都能找到「離苦得樂」的方法,幸福長長久久!


新任會長  李秋音
節錄自尋聲十九週年年刊

守護荷包照過來

當接到財團法人天主教社會慈善基金會華遠兒童服務中心邀請我們承接兩場「理財規劃」課程時,大家第一個反應都認為這不是我們的專業,他們可能找錯合作對象了!但是經過課程組內部討論並向華遠求證,確認授課的對象是比較弱勢的家庭成員,應該沒有太多閒錢可以做投資理財。於是我們把範圍鎖定在教大...